18 / 08 / 13

生活里的「麻烦人」

我的家乡在十八线小镇,属于典型「人情社会」,这是我离开家出来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##一个案例

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在手机厂商工作过的原因,所以家里的亲戚都喜欢找我“咨询”手机有关的问题。

我的小姨和他的儿子有一个共同点,喜欢搞出一些角色反转的事情。

举个例子:同一件事情,给他儿子买手机

我姑姑会这样和我说:「你弟要买个手机。」

这样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,因为没有可用信息。如果不回答,她会继续说「怎么不理我?」然后一直重复这样一句话,只要你不回答,她就不说重点(什么价位,什么品牌)。

接下来换成她儿子:「哥,妈妈说让你帮我选一台手机。」

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,但实际上呢?你妈妈说?你自己不会说么?

这种求人办事还让自己站在制高点的情况大家应该都遇到过吧。如果你没有什么印象,那我换个例子:借钱容易,讨债难。

别做「麻烦人」

「麻烦人」与教育程度、情商、智商都没有关系。其实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。毕竟这几千年来中国人都生活在人情社会中。互相帮助,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。

但总有一些人的行为超越了「帮助」的界限,这时候就会变成「麻烦」,说白了,他没有把帮助他的人放在心里,或者说对彼此的关系有恃无恐。

总是给人添麻烦的人不具备同理心,不会去为他人思考,只是着眼于自己的利益,让自己爽了,那就够了。

说白了,「麻烦人」有一个共性:严于律人从不律己

外婆总说,都是亲戚,能帮就帮帮呗。但她不知道,这和血缘关系的远近无关,只要到了利益面前,他会毫不犹豫撕掉伪装,狠狠在你心口插上一刀。

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里反复提到过这样的一个观点:

大多数的亲戚都是打着「血浓于水」的幌子在你的世界巧取横夺的强盗。

如果真的是你亲近的人,为什么要给他们增加那些没有必要的烦恼呢?

大家都说,对父母要「报喜不报忧」。

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,该自己去抗的事情自己去抗,该大家一起去面对的事情,大家一起面对。不管怎样,亲人也是他人,可以依靠,但也要有度。

最后

外婆说,你小时候特别「亲近」亲戚的,长大后就变了。

我说:我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我也不希望别人来麻烦我

但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外婆有点生气说,你心里本来就没有别人。其实不是心里没有别人,而是作为一个成年人,应该自己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还有两个关于工作的案例,但我打算将这两个案例放在以后专门写一篇「如何做一个靠谱的人」。